4、快速稳定,使用这款软件的用户肯定是土豪。安卓定制版 ,苹果定制版,一年不闪退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 ,专业,及时,全面 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来源:风云IPO
作者|刘俊群
“退伍老兵 ”的资本版图要再下一城?
风起云涌的中国资本江湖,从来不乏传奇叙事 。有人高调登场,有人悄然隐退 ,也有人,一边布局一边低头赶路。如今,“东岳系”又下一子。
近日,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未来材料”)递交《招股书》 ,准备在科创板上市 。若成功登陆A股,它将成为“东岳系 ”旗下第三家上市公司,进一步扩张“鲁商”张建宏的资本版图。
这场闯关 ,不止关乎一家材料企业的命运,也牵动着背后“东岳系”的资本版图。
图源:罐头图库
未来材料的实控人,是东岳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建宏。他出身军旅 、创业数十年 ,一手搭建起“东岳系 ”——从东岳集团(0189.HK)到东岳硅材(300821.SZ),再到此次准备上市的未来材料,这位“60后”创始人 ,正在谋划第三次收割IPO 。
一家主营“氢能材料”的公司,背靠港股老牌氟化工龙头,三次冲击A股 ,能否顺利?
01#
做新能源材料年入6亿元
未来材料三闯IPO
未来材料成立于2017年,专注于高性能氢能材料、含氟功能膜和ETFE等高分子材料,属于新能源产业链中的“底层材料”供应商,产品广泛应用于液流储能、绿氢 、燃料电池和锂电等领域。
这些材料虽然不面向消费者 ,但在新能源设备中不可或缺,也支撑起公司过去几年的资本化路径。
不过,这已是未来材料第三次冲击IPO 。早在2020年10月 ,公司就曾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,因控股股东破产重整、实控人变更而中断。2023年9月再次备案,但因申报材料不完备、对法规理解偏差 ,第二次申请被撤回。
如今,未来材料第三次站到了IPO大门前 。
根据《招股书》可知,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分为两类:一是“膜 ” ,如燃料电池膜、液流电池膜;二是“做膜的原料”(下称“材料类产品”),包括ETFE 、PPVE、高性能树脂等。ETFE是乙烯-四氟乙烯共聚物,耐高低温、抗腐蚀 ,用于建筑 、农业薄膜等。PPVE则为全氟丙基乙烯基醚,用于合成高性能氟树脂,增强产品的耐化学性与稳定性 。
图源:《招股书》
这两类构成了公司几乎全部收入。2022年至2024年,未来材料分别实现营收5.3亿元、7.21亿元、6.4亿元。
不过 ,虽然“膜 ”技术含量更高,但目前公司业务重心仍在材料类产品,2024年的整体营收下滑 ,也源于“材料类产品”收入的下滑 。2022年-2024年,该类产品的收入分别为4.6亿元 、6.72亿元和4.6亿元,占营收的比例从74.88%一路升至95.4%。而关于“膜”的产品仍处推广初期 ,收入占比从25.12%下滑至4.6%。
公司的解释是行业产能快速释放,竞争加剧,价格普遍下调。比如ETFE、PPVE等产品售价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。同时 ,材料类产品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50.02%降至2024年的41.34%,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从49.48%下降至46.57%。
图源:《招股书》
产品质量也是公司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。过去三年,公司退换货金额大幅上升 ,合计从2022年的73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近3800万元,占主营收入的比重也从1.4%升至6%以上 。
问题主要集中在ETFE、PPVE以及燃料电池膜 、液流电池膜等核心产品上。公司称产品仍处于“研发—市场推广 ”阶段,工艺不稳定、质量标准尚未统一,且客户对材料性能要求不断提高 ,导致部分产品无法完全匹配。
公司也坦言,在报告期之后,退换货仍在持续发生 。
另一项争议在于公司对关联方的依赖。
2022年至2024年 ,公司分别从东岳集团的几家下属企业采购1.77亿元、2.16亿元 、1.02亿元,占各期营业成本的66.74%、67.65%、30.15%,采购内容包括四氟乙烯、六氟丙烯 、氟碳溶剂、电力、蒸汽等。
其中 ,东岳高分子为最大供应方 。同期,未来材料向其采购的金额分别为1.67亿元 、2亿元和0.72亿元。
从定价来看,关联采购价格与市场价差异不大。比如2024年 ,东岳高分子对外销售的价格只比给未来材料贵了0.02万元/吨 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未来材料不仅从东岳采购,还向它销售。2024年 ,公司向东岳高分子销售PPVE的单价是41万元/吨,而卖给其他客户是38.64万元/吨,前者高出6.11%。
图源:《招股书》
这在化工行业并不罕见,但较高的关联交易比重仍引发市场关注。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 ,关联交易可能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,会影响到公司业绩的真实性,对IPO而言是一个需要澄清的不利因素 。
不过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 ,关联交易不违法违规,除非关联交易的定价存在明显偏离公允价格范围的问题。关联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,只要其自身仍保留合理的利润率 ,这不是违法违规行为,反而是成本结构优势。如果不存在利益输送或利润转移,都不影响IPO 。
02#
“60后退伍老兵”创业
即将收获第三个IPO
未来材料三次IPO背后 ,站着同一个人——“东岳系”创始人、东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建宏。他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,合计控制未来材料35.5%的表决权,是公司实际控制人。
张建宏是山东淄博人 ,1960年出生,退伍军人出身 。他曾在“山东卫视 ”的专访中回忆,部队四年的经历,塑造了他后来30多年的创业风格:服从意识、大局意识 、纪律意识和荣誉意识。
而未来材料 ,连同此前提到的多家关联公司(东岳高分子、东岳氟硅材料、东岳绿冷 、唐山热电),都属于张建宏一手搭建的“东岳系”。这套化工产业链的核心,是在香港上市的东岳集团(0189.HK) 。
图源:罐头图库
东岳集团有限公司(下称“东岳集团”)成立于1987年 ,2007年登陆港交所。公司业务涵盖制冷剂、含氟高分子材料、有机硅等,是中国氟化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。其制冷剂板块当前正处于高景气周期,含氟材料PTFE也被用作人形机器人关节传动的关键部件 。
据华泰证券研报显示 ,东岳集团R22制冷剂年产能达22万吨,为国内最大,占全国配额约三成。
2024年 ,东岳集团实现营收186.5亿元,同比增长8.3%;净利润达15.2亿元,同比上涨45.6%。市场反应积极 ,2025年开年至今,股价已上涨超17%。若从2024年8月阶段低点算起,涨幅接近翻倍 。
截至2025年7月17日,东岳集团股价报收于10.5港元/股 ,市值达181.93亿港元。
图源:罐头图库
值得一提的是,张建宏直接持有东岳集团0.41%股权;张建宏一致行动人张珂(张建宏之子)通过其100%持有的Dongyue Team间接持有东岳集团14.94%股权,张珂直接持有淄博晓希29.69%财产份额 ,淄博晓希直接持有东岳硅材7.76%股权。
在“东岳系 ”中,东岳硅材(300821.SZ)是另一家上市公司 。2006年由东岳集团设立,目前东岳集团仍持有其44.4%的股份。山东东岳有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东岳硅材”)于2020年被分拆上市 ,登陆创业板。值得一提的是,它也是未来材料的股东之一,持股5.14% 。
截至2025年7月17日 ,东岳硅材股价报收于10.06元/股,市值达120.72亿元。
图源:罐头图库
不过,相比东岳集团的稳健 ,东岳硅材的业绩波动较大。2022年至2024年,公司营收分别为67.34亿元 、48.01亿元和51.51亿元,净利润则从5.11亿元大幅降至2023年的-2.72亿元,2024年虽回正 ,但仅为5282.66万元,仍远不及2022年水平 。
如果未来材料成功上市,张建宏将完成他个人的“第三个IPO”。东岳系的资本版图 ,也将再扩一城。